摘要 發改委于本周開始暫停受理企業債發債申請,暫停原因可能與債市反腐相關。早在8月中下旬,一張傳言中的債市反腐“百人名單”就在企業債承銷市場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發...
發改委于本周開始暫停受理企業債發債申請,暫停原因可能與債市反腐相關。早在8月中下旬,一張傳言中的債市反腐“百人名單”就在企業債承銷市場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發改委財金司前任司長張東生等多人被查,財金司亦有處長被安排輪崗,涉及的就是債市反腐深水區企業債一級市場發行。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企業債發行窗口暫停的原因,或與企業債發行審核細則可能面臨的調整不無關聯。“只是暫時的,之后可能會出臺一些新的監管措施”,上海一位券商投行人士稱,坊間也有傳聞稱可能會取消發改委企業債監管權限,但這種可能性不大。
9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全面加強企業債券風險防范的若干意見》,提出通過嚴格規范發債準入、加強債券存續期監管、強化償債保障以及規范和約束承銷商、信用評級機構行為等措施,形成系統化的風險防范政策體系。
從具體措施看,《意見》的大方向是收緊發債條件、強化監管和約束,多項措施直指近年來企業債發行中潛藏風險隱患的各種“變通”和不規范做法,有助于企業債風險防范。
大智慧通訊社稱,今年9月初,為了規范承銷中的尋租行為,發改委對證券公司在承銷企業債券中的顧問費等協議支出作出規范規定。
據業內人士介紹,今年下半年以來,企業債審批、發行已經明顯降速,雖然發改委將初審權限下放至地方發改委,但地方層面積極性并不是很高。
目前,國內企業債的發行規模已經超過了去年一整年。截至2014年7月底,中國企業債發行規模達到4913億元人民幣,超出去年全年的475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