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路凱歌: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7469億元,年增長16%;全國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收入預計突破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05家國家高新區...
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路凱歌: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7469億元,年增長16%;全國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收入預計突破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05家國家高新區總收入預計超過19.5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8%;全國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近6萬家;創業板上市的355家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93%。這是日前從2014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一組數據。參與全球創新競爭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被看作是給全球企業生產流行電子設備的制造工廠。不少企業生產的高科技產品往往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和市場洗禮,這種狀況正在發生變化。
2013年,中國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表現不俗:IDC和Gartner分別發布的行業數據顯示,聯想超越惠普,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供應商,首次成為全球個人電腦行業無可爭議的領導者;騰訊的股價在過去一年里上漲近1倍,其市值也達到了1230億美元,與Facebook 1400億美元的市值相差不遠;華為公司和丹麥最大的電信運營商TDC簽署了7億美元合同,將取代愛立信為TDC提供運營設備和服務……
除了上述幾家早已在國內聲名鵲起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國際舞臺與老牌跨國公司同臺競技,一些近一年新興的科技型企業也開始進軍國際市場。臨近2013年年底,58同城、去哪兒網、天下圖等企業陸續在美國和中國香港等地上市。
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標準也開始走向國際市場。2013年,我國主導制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TD-LTE技術標準正式進入商用階段。目前,全世界已有18個國家共計部署了23張TD-LTE商用網絡。TD-LTE全球發展倡議(GTI)已成功匯聚全球80家運營商成員、63家產業合作伙伴成員,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運營商和廠商合作平臺。TD-LTE產業鏈業已成熟。
通信領域專家普遍認為,1G時代,我國的通信設備全部依賴進口;2G時代,我國在移動通信核心技術領域像看臺上的‘學生’;3G時代,我國取得了參賽權,通信市場是由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諾基亞等歐洲手機廠商聯合研發的WCDMA和美國高通一家獨控產業鏈的CDMA2000三足鼎立;到了4G時代,隨著TD-LTE成為兩大4G國際標準之一,中國已經和世界同步,實現了跨越發展。
“中國的科技公司正日漸向市場領先企業發起挑戰,同時也逐漸開始顯現引領電信、移動設備和在線服務的趨勢。”普華永道一位高管認為,中國企業以往是迅速跟風,但現在已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政策效益明顯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取得快速發展得益于近年來國家在科技投入上的不斷增長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
從科技部了解到,2013年,全社會R&D支出有望達到11800億元,占GDP比重可達2%,其中企業R&D支出占76%以上。2012年度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突破430億元,全國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所得稅減免達到850億元,5年累計所得稅減免3109億元。
作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國家高新區2013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行動,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105家國家高新區總收入預計超過19.5萬億元。其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成為引領經濟跨越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區域。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在互聯網金融、移動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起到全國引領作用,預計全年總收入首次超過 3萬億元,對北京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25%以上,為首都調結構、轉方式和全國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3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總收入10681億元、465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這些靚麗的數據都是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取得的。這意味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政策效益明顯,創新效率提升、創新規模擴大,技術轉移和成果產業化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