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更充分利用本地人力和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交通大動脈和微循環正被打通,憑借能源優勢與東部互補式發展……中西部正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引擎,在支撐經濟持續增長...
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更充分利用本地人力和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交通大動脈和微循環正被打通,憑借能源優勢與東部互補式發展……中西部正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引擎,在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還為全國經濟轉型升級開辟廣闊空間。曾經,東部的經濟增速在我國經濟板塊中“一馬當先”。而近年來,這一格局已悄然轉變。
從2008年開始,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已連續5年跑贏東部。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23.4%,西部地區增長23.0%,均高于東部地區的18.8%;中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西部地區增長11.0%,同樣高于東部地區的8.9%。
中西部正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引擎,在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還為全國經濟轉型升級開辟廣闊空間。
“產業梯度轉移是推動西部增長的重要原因。”北京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弘認為。
“良好的資源條件,加上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迎來更多政策機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
依靠中西部地區的回旋,東部地區逐步“騰籠換鳥”
招不來工人,訂單無法按時完成,損失數百萬美元;因為能源緊缺,拉閘限電幾乎要了企業的命。河南財通國際服飾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桂英對沿海辦廠的經歷記憶猶新。
企業搬至河南商丘后,這些煩惱迎刃而解。王桂英說:“如今根本不愁招工難的問題。”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人力資源。”柘城縣縣長梁輝估算,柘城縣每年有20多萬富余勞動力,電力也不成問題。
在東部地區人工和土地成本大幅上漲的背景下,中西部曾經的區位劣勢反而成了優勢。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充分利用本地人力和自然資源,中西部經濟爆發新活力。
“承接產業轉移并不是饑不擇食。”梁輝說,“招商選資也要‘量體裁衣’”。柘城有30多年金剛石微粉加工業的底子。2010年,柘城縣通過招商引資15億元,組建了河南力量新材料集團,補了縣金剛石產業中金剛石單晶合成的空白,為全縣150多家小型金剛石微粉加工企業提供原材料。
如今,柘城金剛石微粉產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
商丘柘城縣的超硬材料,民權縣的制冷,夏邑縣的紡織服裝……一個個區域性產業鏈正在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