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五蓮縣街頭鎮,很多人會馬上想到“石材”。據了解,街頭鎮共有石材廠889家,礦山206處,是一個以石材加工為主的大鎮。雖然石材加工給街頭鎮帶來了很大經濟效益,但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也引起領導的重視。
3月19日,日照市人大代表、街頭鎮黨委書記朱洪斌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此次他在會議上提交的議案就是“加大對石材綜合整治政策和資金的扶持”。
石材業污染嚴重 發展方式待轉型
19日上午11時許,朱洪斌開完小組會議后在金海花園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朱洪斌介紹,街頭鎮總面積238平方公里,擁有人口5.6萬人,是日照市最大的一個鎮。由于山地較多,鎮上最早的產業基礎以林果為主。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街頭鎮由林果業轉向了石材加工業,向街頭工業轉型。
目前,街頭鎮財政收入為4560萬元,石材廠889家,礦山206處,共有1000多個生產業戶,年生產板材4000萬平方米,荒料開采200萬立方米。石材業為街頭鎮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朱洪斌說,石材加工廠多集中在路邊,很多加工廠只注重產量,忽略了石材廢渣的處理,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影響。
“目前來看,石材業的發展跟現在科技發展道路違背,既破壞了山體,污染了環境,群眾受益還不大。”朱洪斌說,“所以,街頭鎮發展面臨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
建石材工業園 讓石材廠整體規模
朱洪斌介紹,目前街頭鎮已經規劃完成面積達12平方公里的“石材工業園”。待建成后,一些符合標準的企業將會入駐工業園,形成一個整體的規模。
“石材行業要規模化、市場化、環保化發展,具體地說就是走集約工業園的路子,所有的石材廠符合標準就進園發展。保持一定的規模之后不再任意擴大。”朱洪斌說,“能夠進園的企業須在環保、產品質量、規模和資源節約方面達到一定標準。有多少達到條件的就留下多少,其他落后的石材企業應通過市場化和行政化手段予以關停。”
多元化加工 拓寬石材發展道路
目前,街頭鎮石材加工元素單一,其中,加工最低檔次的路沿石占了很大一部分。
朱洪斌告訴記者,街頭鎮“石材開采量全市第一”,開采量大了毀壞的山體更多,生產路沿石多了,破壞的資源就越多,最低檔次的石材產品就是路沿石。“縮小開采量,將市場培育好,石頭加工多樣化,讓購買商來到街頭可以買到任何需要的石材。”
對于下一步石材的開采,朱洪斌說要進行集約、節約化治理。“集約就是整個石材的開采必須以規劃為先導,限量有序開采,走節約型的發展道路。礦山在開采過程中,要注重保護性開采,而不是只顧賺錢多少。按照‘禁采區關停、限采區收縮、開采區聚集’的原則,合理調整礦產資源開采布局,嚴格控制礦山規模。”
“此外,其他地方的石頭可以拿到街頭鎮進行加工,這樣,街頭鎮的石材品種變得多樣化的同時,還可以帶動石材加工發展機械業和服務業,這是街頭鎮以后要重點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