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從第2季到第4季,太陽能光伏產業幾乎都籠罩在供過于求陰影中,諸多業者面臨虧錢、停產甚至歇業命運,2012年兩岸光伏產業的擴產動能幾乎為零,諸多設備也進入“冬眠期”。
一線光伏企業人士表示,光伏產業這波不景氣預估將會有諸多光伏企業無法撐過,但相信本身絕對可以度過這個寒冬,所以,希望在這波不景氣當下快速探尋正在冬眠期的光伏設備,期待能為未來布局。
一線光伏企業人士指出,由于這波寒冬過后,市場可能出現全新面貌,各光伏企業的布局模式也是競爭優勢之一,因此不單只關注與本身所專業光伏生產領域的相關設備,幾乎整個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二手設備都是焦點,只要有品質佳、價格合理的設備,都是未來光伏企業采購的對象之一。
光伏設備代理商指出,二手光伏設備在當下確實受到高度關注,不過,詢問度最高的又以當下品牌影響力大、市占率佳的相關設備為主,但這些主流設備目前可找到的難度相對高,非主流設備的銷售率則相對不佳。
光伏設備企業表示,諸多光伏企業是透過設備商的全制程設備轉移(Turn-Key)投入該產業,本身設備制程的改造能力其實有限,有些年代相對老舊的二手光伏設備或競爭力低的設備,恐怕會在這波不景氣中“退役”,最主要即這些光伏設備所生產的產品已無能力符合當下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的水平要求。
國內諸多在2010年下半或2011年新投入的光伏企業,原本規劃的產能均以10億瓦(1GWp)為投產單位,但遇到2011年第2季不景氣來襲,諸多新進者就此停止投產計劃,有些光伏新投入者因遇到不景氣成本競爭力不敵,進而停產、觀望市況,有些則打算退出光伏市場,傳出開始兜售生產設備;再者則是為了營運所需的現金,出售手中光伏設備以救急,這些都是二手設備的主力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