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去年的機床行情,因此,呈現過山車一樣的態勢,從上半年的火爆,到10月份變成加速下滑。今年走勢如何成為行業關注焦點。由廣州機床工具行業協會和深圳機械行業協會在我區共同主辦的2012年珠三角機床制造業形勢與發展論壇,受到了來自廣州、深圳、中山、佛山、東莞等地同行的關注并產生巨大反響。本版從本期開始,陸續刊發論壇的內容。
去年6月后機床行業 開始下滑
周勇(深圳市機械行業協會副會長、深圳市捷甬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去年,機床行業上半年是非常好,從6、7月份就開始一路下滑,下滑趨勢的嚴重程度引起行業極大關注。到12月底,如果還能有50%的產能或者是銷售,那算是一個比較好的企業了。有很多企業僅剩下20%左右。從機床行業的數據上來看,我們跟蹤了120家的企業,到12月底的時候,庫存已經達到92億。但是當月的產值才112億,庫存占了當月產值的80%左右,全年這120家重點企業產值是880億,庫存92億,實際占了20% ,庫存比2010年的時候同比增長了52%,這是很嚴重的一個數據,說明行業到去年12月的時候到了一個低谷。
2012年,從出口指數看,廣東的出口訂單指數到了40,一下子就掉了8.5個百分點。廣東的形勢與國家形勢相比,走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線路。從節后的調查看,機床行業應該是從低谷開始往上升,但是區域是不一樣的,長三角、西部、北部上升的趨勢幅度都比華南要高。廣東的企業可能會比其它地方的企業承受的難度更加大,但是我們從整體來考量,還是認為市場比較看好的。
潘偉華(廣州機床工具行業協會副會長、廣州諾信數字測控有限公司總經理):對于2011年整個機床的形勢,其實我們在2011年年頭的時候就感覺不太正常,所謂不太正常是說,“你有貨,能做出來,不管好壞,只要有貨,就能賣出去”。達到這個境界,我感覺就是不正常的。今天,我感覺,可能在未來的十年八年之內,我們這種好的市場格局將會一去不復返了。為什么?未來的需求,產品一定有自己的性價比,質量、特色、服務,全方位的東西,甚至是對產品性能的不斷提升,在這方面的東西會要求更多。
國產與進口機床
差異在品牌競爭力
潘偉華:機床的發展,還是要回歸到真正的做好產品、服務這上面去,把握好你自己的客戶才會成長得更可持久些,更健康些。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次經濟危機造成機床行業這么大的沖擊,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我們要反思一下,我們過去做過什么事情?我們未來要怎么做,未來做什么產品,乃至我們產品的特色,我們在哪些方面要突破,要延伸,要變成自己的特色,尤其在研發方面,有哪些東西要自己掌握,自己開拓,這樣企業回歸到一個理性層面來,相信我們未來的產品,才能更有競爭力。我們當年去做光珊數顯的時候,滿街都是進口的東西,其實我們通過一種非常良性的市場氛圍,當年賣得非常貴,就造就了我們能生存能發展的空間。經過10年的努力,我們的技術接近進口的產品。
李濱祥(深圳寶佳數控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臺進口的800的機床,德國的、日本的,60~70萬,臺灣的40~50萬,但是為什么一到國產機床,賣30萬都嫌你貴呢?你不就國產的嗎,你憑什么賣這么貴呀。中國人自己把自己的看扁了,但這是一個輿論導向同時也是一個基礎宣傳有關系的。在座的有做絲杠、主軸、軸承的,有幾個敢說,我這是國產的,敢說嗎?說了你就是個地攤貨。我就知道我們總公司,數控車,產量不少,一個月1500,但是結果呢?普車,原來說過,整個結算下來,一臺的凈利潤100塊錢,數控車,凈利潤1150元,這就是結果。
陳翰源(廣州機床工具行業協會監事、廣州天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們的機床為什么賣得這么便宜?幾乎是論斤來賣的,對比外國的,大家知道外國的機床要賣多少錢?去年年初的時候,我去日本訂機床,他要12個月才交貨給我,一臺400多萬的軸心車,臺灣都要8個月,因為他們訂單排得滿滿的,到年底的時候,同樣也是,要春節前才進口。說明什么問題呢?大家是同行業,但是在不同檔次里面做生產銷售。前年,我代表廣州機床行業協會帶領代表團去臺灣參觀了幾個機床廠,其中我們去了成泰機床廠,他的雙端車銑加工中心,如果在臺灣買,賣80萬元,但是同樣的機床,賣給沈機和大連,卻超過120萬元,所以說有些機床在高端的,在大陸的價格實在太高了,這里邊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們的核心零件是掌握在別人手中。我認為我們在行業里是應該走我們高端發展的思路才對,不是跟人家拼產量。我們很多高端的,核心的,包括我們工具的都卡在人家手中。為什么我們買的機床用很多年,機箱的電路都沒有問題?偏偏買一些國產的都有問題呢?這個要引起我們反思。我們不要盲目追速度,而是要提高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