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4.5%,漲幅比2011年12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結束連續5個月下行的態勢。專家指出,春節期間食品價格的顯著反彈成為推動CPI回升的主要力量。發改委也表示,隨著臨時性、節日性因素的消失,價格總水平漲幅將穩步回落。
數據顯示,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3.29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8%。具體來看,1月份,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18.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28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25.0%,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75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23.0%,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67個百分點。除了食品價格上漲之外,春節期間國內煙酒等非食品價格也都有所上漲。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在1月份4.5%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占為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占為1.5個百分點。
此外,從環比看,1月份,CPI環比上漲1.5%,較2011年12月0.3%的環比漲幅明顯放大。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4.2%,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約1.34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
發改委昨天表示,我國農業連續八年穩產增產,生豬和蔬菜生產總體穩定,農副產品供應充裕。隨著臨時性、節日性因素的消失,價格總水平漲幅將穩步回落。
發改委指出,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較多主要是由于食品類價格漲幅較高,而肉、菜價格大幅上漲又主要是受節日需求增加和春節期間部分地區惡劣天氣雙重因素的影響,其他各類價格保持基本穩定。
發改委強調,下一步,各級政府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著力構建穩價安民長效機制,繼續落實好“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進一步推進平價商店建設,促進產供銷一體化,降低流通成本;加強民生價格監管,清理規范不合理收費,切實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