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沙鋼掌門人沈文榮介紹,目前,已經暫停現貨鐵礦石的進口。他表示在鐵礦石現貨價達170美元/噸以上后,就得暫停了進口。中 國工程院院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徐匡迪表示,如果按照之前日本接受的條件同意三大礦山的要價,我國鋼鐵行業將再次陷入到虧損的困境。
這是面對三大礦山的強硬態度,以及鐵礦石現貨價一路暴漲的局面,首次有中國鋼鐵企業公開表示暫停鐵礦石現貨的進口。
之所以暫停進口,記者了解到,是因為風險過大,鋼鐵企業承受不了。而昨天,記者從聯合金屬網了解到,目前,品位在63左右的鐵礦石現貨價在185美元/噸 左右。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徐匡迪表示,目前國際海運費比較低,而他估計海運費也會漲上來,運費一上來鐵礦石價格馬上就會達到200美 元/噸左右,又回到原來的歷史最高價。
沈文榮稱,在沒有進口鐵礦石現貨時,一直在使用自己的鐵礦石庫存。至于目前我國鋼鐵企業與三大礦山簽訂的臨時合同,沈文榮沒有具體介紹,稱各個企業依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各自不同。
不過,昨天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徐匡迪表示,盡管今年一季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鋼鐵業都出現了復蘇,但是中國重點鋼鐵企業的利潤率只有 3%左右,鋼材庫存上漲同比卻增加了40%左右。如果按照之前日本同意的三大礦山要價,我國鋼鐵行業將再次陷入到虧損的困境。
據媒體報道,新日鐵已同巴西淡水河谷達成暫定協議,將4至6月從后者進口的鐵礦石價格較2009財年提升約一倍,價格提高到100至110美元/噸。這基本上也是三大礦山目前對我國鋼鐵企業的要價。
礦山巨頭步步施壓,長協價機制發生顛覆性改變,時間更短的季度定價漸成趨勢。鋼鐵專家分析認為,定價的依據將是供需雙方下一步博弈的重點。
礦山巨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當地時間5日公布季度財報稱,已同全球所有客戶達成了長期或臨時的季度定價協議,今后合約產品100%都將按季度定價銷售。而 寶鋼股份總經理馬國強則在一季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首度表態,鐵礦石定價機制的變化是“大勢所趨”。媒體報道說,這是來自龍頭鋼企對長協制崩潰的進一步確 認。
長協制退出,季度定價取而代之,礦山巨頭的設想正一步步變成現實,今年鐵礦石談判似乎也該曲終人散了。可中鋼協和寶鋼先后表態,2010年鐵礦石談判還在進行中。這場鐵礦石“拉鋸戰”并沒有完結。
對于時間更短的定價機制,市場顯然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不管是鋼廠、經銷商,還是研究機構,對于季度定價的基本標準、依據等等都是一頭霧水,完全不清楚。”
雙方博弈,鋼鐵企業明顯處于下風,由于生產的制約,談判的籌碼畢竟有限。“但是這個態度首先要明確,對礦山的漫天要價,不能一味退讓。”蘭格鋼鐵信息研究 中心主任侯志蕓說。這次寶鋼的表態很具靈活性,由于談判尚未結束,寶鋼接受的只是臨時進口價格,回避了季度定價的提法,一直保持著談判和生產雙向推進。
對于礦山利好多多的季度定價,最早由必和必拓提出,最先是力拓引入談判,而淡水河谷第一個實現,可見是三大礦山形成默契共同推進的。
寶鋼是鐵礦石年度長協體系的堅定支持者,但在三大礦山均力挺季度定價的情況下,寶鋼也承認鐵礦石定價機制的變化看來已是大勢所趨。馬國強表示,在這種局面下,鋼鐵企業必須研究不同定價機制對公司經營的具體影響,采取可行的應對之策。
中國鐵礦石又傳重大喜訊:澳大利亞印度驚呆了
在中國投資者為了鐵礦石全球出擊之時,經歷危機谷底的鐵礦石價格,已開始回升。本周,上調出口關稅后的印度礦粉到岸價已經突破130美元/噸,創2009年3月以來的新高。
6日,國土部網站上一份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礦產品供需形勢分析研究組的研究報告也預計,2010年國際鐵礦石價格會有10%-20%的上升空間,國內鐵礦石的價格也會有進一步回升。
在印礦抬高價位、“兩拓”組建合資公司、中方鐵礦石談判中處境被動的背景下,加快擴展海外鐵礦石資源,成為重大課題。
為此,中國企業的足跡目前幾乎已經遍布全球,買家也涵蓋鋼鐵企業、物流企業、投資企業、勘探單位等多種形態。
此前的1月7日,中鐵物資剛剛宣布將購買非洲礦業公司12.5%的股權,并獲得后者在塞拉利昂Tonkolili項目至少20年鐵礦石供應的機會。
不過,國內資訊機構mysteel研究員曾節勝向記者指出,由于中方獲得全球優質礦源的機會已經不多,不少投資者在海外開礦時,還需要謹慎考慮選礦所需的成本,以及海運費的波動。
中國又傳來一重大驚喜!!
非的鐵礦石資源,正在連續給中國業界帶來驚喜。
8日,記者從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下稱“河南有色地礦局”)獲悉,該局第二地質大隊在利比里亞中東部邦州的邦山脈鐵礦區(下稱“邦礦”),發現 一特大型鐵礦,預計礦區總資源量可達40億噸,其中已探明鐵礦資源量13億噸。且該礦為我國在境外第一個擁有百分之百權益的礦山。
“這個礦區鐵礦的品位接近40%,經過選礦可以為我國所用。”8日,河南有色地礦局總工程師張錄星告訴記者。該礦區總面積達352平方公里,礦體總長35公里,礦區內環境地質質量和礦床開采技術條件都比較良好。
而該礦的中國所有者,則為中利聯投資有限公司(CHINA- union INVESTMENT CO.LTD,下稱“中利聯”)。河南有色地礦局,則是負責為其進行勘探的合作伙伴。
9日,中利聯總經理尹富有在利比里亞土地、礦產和能源部,與該國政府投資委員會主席、土礦能源部長、財政部長、司法部長等一起,共同簽署了邦礦的開發協議。
根據協議,中利聯將獲得利邦礦(鐵礦)開發權為期25年,總投資額預計為26億美元。
8日當天,中利聯總部一位人士告訴記者,中利聯在簽署協議后就開始啟動了在利比里亞的項目,并且一直在進行工作。目前,該公司負責鐵礦石業務的相關部門負責人也正在利比里亞出差。
來自中利聯網站資料顯示,該公司業務包括在國內經營鐵礦石和冶金輔助原料的開發,但年產鐵礦石原礦僅為532萬噸。該公司在選礦技術上,可把品位27%-30%的赤鐵礦加工成品位67%的鐵精礦,以及把28%-30%的磁鐵礦加工成品位67%-68%的鐵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