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營企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中小民營企業存在的先天性缺陷也制約了許多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真正做大做強的民營企業并不多。筆者認為,中小民營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必須從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企業家能力創新四方面進行改進。制度創新:變“單邊治理”為“雙邊治理”
中小民營企業原有的企業制度總體上看是以“單邊治理”為特征的。無論是產權關系、治理結構還是組織框架設計,都是建立在資本強權的基礎上,企業處于非人力資本所有者的絕對控制之下。
所謂“雙邊治理”結構,是指企業由非人力資本所有者和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共同治理,其特點就是各種要素的所有者作為平等的交易主體,通過自愿締結的合約分享企業的控制權。例如,一些民營企業可能會聘請有豐富管理經驗的職業經理人加入到原來由家庭成員把持的核心管理層,把經營管理的大權委托給職業經理人,并利用股份或股票期權對其進行激勵。雙邊治理結構致力于充分發揮人力資本的效能,這在企業對知識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顯得越來越重要。
交易成本學派將企業解釋為由各類資源所有者締結的市場合約,企業是市場里節約交易成本的組織。科斯等人所說的各類資源所有者顯然不僅僅是指股份的持有者,而是企業內部的各種利益相關者。由企業內部的各類資源所有者自愿締結的合約可以節省交易成本,或者說可以提高市場效率。因此,中小民營企業要探索建立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的產權關系,即將財產的所有權、控制權或剩余索取權在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分配。這種分配主要發生在企業內部的利益相關者之間,但也不排除有些企業會將外部的利益相關者納入考慮范圍之內。
管理創新:變經驗管理為科學管理
企業的家族化管理模式使企業具有明顯的個人化特征和對環境較強的依賴性,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弱小,這正是民營企業管理創新的重點。
一是重視戰略管理。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格局,中小民營企業必須具有戰略眼光,在符合和保證企業使命的條件下,在充分利用市場存在的各種機會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通盤謀劃,確立企業與環境的關系,規定企業從事的事業范圍、成長方向和競爭對策,合理調整企業內部機制,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
二是建立集體決策機制和專家咨詢機制。集體決策和專家咨詢,既有利于決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又有利于調動高層主管的積極性,強化企業對他們的認同感,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三是采用職業經理人制。企業管理是一項既有理論底蘊又極具技術性的職業,屬“精英職業”,要把企業交給那些具有管理、技術、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的人員來管理,從而有效整合各種資源,使資源不斷增值,提高企業競爭力。
四是實行人本管理?,F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視人的作用,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在于能夠吸引人才,穩定人才,更重要的在于不斷創造人才。為此,民營企業要把人才的培訓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完備的教育培訓體系,實現教育培訓的制度化。同時要重視對人的激勵。
技術創新: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當今市場上企業的行為具有趨同性,企業間的競爭大多為低層次的價格競爭。
如果一個企業能不斷進行產品創新,生產出的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那么該企業就能因創新而獲取暫時性壟斷權,并獲得超額回報,即“熊彼特租金”。而且經過技術創新生產出來的產品附加值高,一旦開發成功,可使企業呈幾何級數般的增長。
民營企業從事的大部分領域都在傳統產業之內,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以發展傳統產業為主。我國中小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的一個優勢就是勞動力比較便宜。因此,中小企業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依靠新技術的力量騰飛。一方面,依靠科技促使產品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就是產品的深加工,通過深加工改變產品的功能,開拓新的市場,延長產品生命周期。
中小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必須從市場需求入手,這就要求民營企業家有敏銳的市場眼光,建立起市場調研隊伍和掌握科學的市場調研方法,并及時恰當的做出科技創新決策。在技術創新的運作階段要建立對科技人員的激勵機制,以及及時申請專利加強對自身的保護。在商品化階段,要注意對技術的改進和對營銷隊伍的培訓。同時,在科技達到成熟期之后,及時進行技術轉移,這在我國目前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因競爭對手的模仿而帶來的損失。
企業家能力創新:“三型”轉換
首先,從“模仿型”向“創新型”轉型。經過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由普遍和大量模仿而產生的困擾和陷阱隨處可見。必須加快企業家能力從模仿型向創新型轉變,就是要變無意識的、本能的模仿為有意識的、科學的自主創新。
其次,從“戰術型”向“戰略型”轉型。民營企業家總體上科學文化素養不高,理念滯后。因此,企業轉型必須加快民營企業家能力從戰術型向戰略型轉變,就是要極大提升企業家戰略能力,即整合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競爭環境,確立長期發展目標,選擇業務類型和范圍,取得競爭制勝權的能力。
第三,從“個眾型”向“合眾型”轉型。即,要從功利價值觀提升為使命價值觀,超越克服個人或家族的企業理念,樹立理想和信念;加強制度建設,以公平正義為內容,構建老板和員工的和諧關系;培養公民意識,轉換角色和身份,變企業老板為組織員工;變個人英雄主義為團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