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位于岑溪市歸義鎮的新鴻基陶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塊塊陶瓷地板磚產品從自動化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燒制生產出來,整個車間顯得繁忙而有條不紊。
該公司2009年7月簽約落戶,8月初開始立項、征地,11月份開始建設,2010年5月首條生產線順利點火投產。
如此高效的建設效率,讓這位在陶瓷行業摸爬滾打10多年的新鴻基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黎富華很是驚訝,“歸義鎮的干部非常熱心負責,從項目選址到建設投產,每一個過程都凝聚著他們所努力付出的艱辛。”
黎富華坦言,此前他們曾經先后到過江西和岑溪周邊的四個縣市詳細考察,最終決定落戶歸義鎮,就是看中這里的投資環境和辦事效率,以及該鎮擁有眾多的花崗巖加工企業,建筑材料生產、銷售的濃厚氛圍和便捷的交通優勢。
新鴻基陶瓷的成功落戶和順利投產,正是得益于歸義鎮優化發展環境構建服務體系助推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清晰思路,得益于當地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干勁和務實作風。
“引進新興的陶瓷產業,就是要在做大做優傳統產業的同時,憑借優越的交通優勢和區域優勢,以創新、拼搏的精神,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好工業載體和工業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特色工貿強鎮。”歸義鎮黨委書記梁達斌所說的這個發展目標,已經成為該鎮每一位干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有過征地拆遷工作經歷的人都知道,如此大面積的征地拆遷會是一種怎樣的難度。當時,剛到歸義鎮任職不到半年的梁達斌心里很清楚,必須全力推進征地拆遷工作,確保項目順利投產。
動員發動、宣傳政策、實地丈量、完善賬表、賠付到位……負責征地拆遷的干部馬上投入具體的工作:600多畝土地,200多座山墳,拆遷房屋15戶,磚廠一座。面對繁重的工作,他們善于挑戰各種困難,積極發揚“白加黑”、“五加二”的拼搏精神。他們見縫插針開展工作,與被征地農民深入交談,耐心細致地解釋政策和文件,同時將已經出臺的安置保障方案告知他們,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最大限度爭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當時,其中一戶拆遷戶新居建成才不到3個月,新屋舊居面臨全部拆遷,但是為了顧全大局,寧愿自己住帳篷,他都忍痛進行搬遷,全力支持工業發展。“發展陶瓷產業將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村民就業,再煩再難也要支持做好征地工作,再苦再累也值!”當地一位被征地拆遷農民覃石文如是說。
得益于扎實細致的工作,600多畝土地的征地拆遷僅用10天時間便順利完成,創造了備受各級領導好評的和諧征地拆遷“岑溪速度”。
如今,該公司第一條生產線投產后,每天都以13000多平方米的速度進行生產,產品訂單已排到6月份,第二條生產線也正抓緊安裝,爭取5月份建成投產。
近日,記者在歸義鎮采訪時切身感受到,面對新到來的“女婿”,高興的不僅是歸義鎮黨委和政府,還有當地外來的花崗巖石材加工企業。“身邊多了一位大同行,大家可以抱團取暖,共謀發展。”多家花崗巖石材加工企業負責人這樣感嘆道。
這種“女婿”、“兒子”皆大歡喜的局面,在有些地方難得一見。一些地方為吸引外地客商制定優惠條件,本地企業反倒享受不到,結果“招來女婿,氣走兒子”。對此,梁達斌有自己的看法:不論外來“女婿”還是自己“兒子”都是一視同仁,這才有競爭的公平性。
因此,歸義鎮在對外招商引資時,十分注重保護本地企業的利益,外來企業能享受的優惠政策,本地企業也能享受。對于歷史悠久的爆竹傳統產業,該鎮實行了最嚴格的管理措施,堅決杜絕私炮的生產。不少老板反映,鎮里對這個行業不是一禁了之,而是想方設法管理好,這是很好的幫助和扶持,形成了安全與經濟效益共存發展的和諧局面。
與此同時,歸義鎮領導帶頭深入各行各業進行了調查研究,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協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針對用工需求量大的煙花爆竹行業和陶瓷企業,召開會議專題協調企業解決“招工難”問題,專門幫助企業聯系市職業中學、市招商局和市勞動服務公司等相關單位,并在新聞媒體上發布招工信息,服務企業發展。
對于生產經營下降、虧損的企業,歸義鎮積極幫助企業制訂擺脫困境方案,對前景好、效益佳的企業“再添一把火”。通過在歸義商會支部建立工業企業先鋒服務站,建立征地拆遷、項目建設、法律維權、企業融資等先鋒服務隊,思荔工業園區、佳寶礦業有限公司建立陶瓷產業先鋒服務崗、佳寶礦業先鋒服務崗,切實為企業解決在生產過程的問題,通過優化發展環境不斷推進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