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號:201410037933
申請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摘要:不產生空穴現象的金剛石鉆頭,包括鉆頭體、鉆頭扇形塊和鉆頭水口,鉆頭扇形塊包括若干個、環繞設置在鉆頭體上,鉆頭水口設置在兩兩鉆頭扇形塊之間,鉆頭體位于鉆頭水口處的內外表面分別設有內水槽、外水槽,鉆頭水口、內水槽、外水槽的結構尺寸滿足:內水槽的總和通水面積S2、外水槽的總和通水面積S4、以及鉆頭水口的總和通水面積S3相等,即S2=S4=S3。鉆頭體與巖心管連接并下入孔內,鉆頭體內表面與巖心管之間的總和通水面積S1、鉆頭體外表面與孔壁之間的總和通水面積S5相等,即S1=S5。且S1=S2=S3=S4=S5。本發明結合空穴現象原理,通過減弱沖洗液空穴現象的產生,減弱鉆頭的非正常磨損,提高鉆進效率、鉆頭進尺,延長鉆頭的使用壽命,適于各類地質鉆頭的設計制造。
獨立權利要求:1.不產生空穴現象的金剛石鉆頭,包括鉆頭體、鉆頭扇形塊和鉆頭水口,所述鉆頭扇形塊包括若干個、環繞設置在鉆頭體上,所述鉆頭水口設置在兩兩鉆頭扇形塊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體位于鉆頭水口處的內外表面分別設有內水槽、外水槽,所述鉆頭水口、內水槽、外水槽的結構尺寸滿足:內水槽的總和通水面積S2、外水槽的總和通水面積S4、以及鉆頭水口的總和通水面積S3相等,即S2=S4=S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產生空穴現象的金剛石鉆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體通過其螺紋與巖心管連接并下入孔內,鉆頭體內表面與巖心管之間的總和通水面積S1、鉆頭體外表面與孔壁之間的總和通水面積S5相等,即S1=S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不產生空穴現象的金剛石鉆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水槽的總和通水面積S2、外水槽的總和通水面積S4、以及鉆頭水口的總和通水面積S3、鉆頭體內表面與巖心管之間的總和通水面積S1、鉆頭體外表面與孔壁之間的總和通水面積S5均相等,即S2=S4=S3=S1=S5,即S1=S2=S3=S4=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