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決定從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加工材等406個稅號的退稅率。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必將掀起鋼鐵行業的波瀾,從而影響到鐵合金市場。
此次新政涉及的鋼材品種包括大型型鋼(包括H型鋼)、熱軋硅錳合金鋼條桿、普通中厚板、普通熱軋板卷、普通熱軋窄帶鋼、普通冷軋窄帶鋼;寬度小于600毫米電鍍鋅窄帶、小于600毫米熱鍍鋅窄帶、小于600毫米鍍錫板及小于600毫米的其他鍍層板;部分普通冷彎型材等。取消出口退稅前,除厚度大于等于3毫米高強度冷軋普中板卷出口退稅率為13%外,其他品種出口退稅率均為9%。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稅率政策沒有直接指向鐵合金產品(鐵合金產品大多征收出口關稅),但由鋼材市場傳導的間接影響不可避免。
鋼鐵產品與鐵合金息息相關,出口退稅取消,出口受阻,將加大國內鋼材市場壓力,最終必然傳導到鐵合金市場。在此次被取消出口退稅的48個品種規格的鋼材產品中,有的產品消耗鐵合金品種和數量較大,如熱軋硅錳合金鋼條桿、硅錳合金鋼鋼絲、寬度合金鋼小于600毫米電鍍鋅窄帶等,這些鋼材在冶煉、軋制過程中,要消耗硅錳等鐵合金,如果新政實施,出口受阻,必然波及硅錳合金市場。
就整個國內鋼材市場而言,部分鋼材出口退稅取消實施,對鋼市影響較大。最近兩個多月以來,鋼材市場持續低迷,價格持續震蕩下行,廠家和商家面臨銷售不暢、庫存增加的壓力,迫使鋼廠紛紛下調鋼材出廠價格。鋼鐵生產企業效益大幅縮水,到了虧損的境地。而這次鋼材出口退稅新政的實施,使鋼材出口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從而將進一步加大國內鋼材市場的壓力,促使鋼廠減產、限產,部分中小型鋼廠將由此而停產。受此影響,鋼廠對鐵合金需求將減弱,再度壓低鐵合金的采購價格,導致鐵合金市場在短期內難以擺脫疲軟、低迷的困境。
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被取消出口退稅的鋼材,其出口量占鋼材出口總量的比重不小,如今年1月~4月,涉及取消出口退稅的鋼材品種累計出口量為515萬噸,占當期鋼材出口總量的39.6%。從出口品種看,出口量占國內產量比重較大的品種有大型型鋼、熱軋板卷和中厚板,1月~4月出口量分別為70萬噸、288.3萬噸和110.2萬噸,分別占到當期國內產量的20.7%、6.1%和5%,是受政策調整影響較大的品種。實施鋼材出口退稅新政后,這部分鋼材的出口難度必然加大,出口量也將減少,將影響到鐵合金的需求。
而且,目前的鐵合金市場并不景氣,價格仍處于震蕩下行通道,如這一周的釩鐵市場價格繼續下跌,(V50)出廠價下跌5000元/噸,為93000元~96000元/噸;鉻鐵市場仍然走軟,價格下跌,西南地區高碳鉻鐵出廠價8200元~8400元/噸(50基價),下跌400元/噸。下游終端用戶大都以消化前期庫存為主,限采或減采。與此同時,降低采購價格。
鐵合金市場原本需求不旺,銷量萎縮,處于疲軟、低迷狀態,在這個時候出臺鋼材出口退稅新政,導致鋼材出口受阻,將迫使鋼廠在鐵合金采購上繼續采取"雙限"政策,即限制采購量、限制采購價,這對弱勢運行中的鐵合金市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