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鉆石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寒冬。曾經備受資本追捧的培育鉆石,如今價格已跌至天然鉆石的約1/20。據河南當地培育鉆石銷售商透露,培育鉆石毛坯價格從2022年初的每克拉近100美元高點,急劇下跌至現在的約15美元,跌幅高達85%。這一價格暴跌不僅沖擊了整個行業的生態,也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了巨大壓力。
供需失衡導致價格暴跌
培育鉆石價格的大幅下跌主要源于供需關系的急劇變化。2022年初,由于市場需求旺盛而供給不足,培育鉆石價格一度攀升至高位。然而,隨著生產端產能的快速擴張,市場供應迅速增加,而終端需求增長卻不及預期,導致供需失衡。目前,一克拉成色較好的培育鉆石裸鉆僅需一千多元,配有IGI證書的價格也相對低廉。
值得注意的是,培育鉆石價格的下跌已經影響到銷售策略。由于金價上漲,而鉆石價格下跌,出現了"金比鉆貴"的現象。許多商家已經停止銷售50分大小以下的培育鉆石飾品,因為黃金材質的成本已經超過了鉆石本身的價值。
上市公司業績受挫,行業尋求轉型
培育鉆石行業的低迷直接反映在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上。迪阿股份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7.31%,凈利潤下降38.56%?;葚S鉆石同期營收下滑56.67%,扣非凈利潤更是大幅減少93.58%。中兵紅箭和黃河旋風等公司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
面對行業困境,企業紛紛采取應對措施。迪阿股份董事長和總經理主動降薪50%;曼卡龍將"慕璨"品牌項目延期至2027年;黃河旋風終止了原計劃的8億元培育鉆石產業化項目。與此同時,一些企業開始尋求轉型和多元化發展。例如,惠豐鉆石計劃拓展金剛石微粉在航空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并發展功能性金剛石在半導體、光學薄膜、散熱材料等新興領域的研發與應用。
行業標準化建設刻不容緩
盡管培育鉆石市場目前面臨挑戰,但行業人士仍對其未來發展保持謹慎樂觀。他們認為,培育鉆石行業亟需完善準入機制和鑒定規則,建立獨立的標準化體系。目前,培育鉆石仍沿用天然鉆石的鑒定標準,這不僅不合理,而且鑒定成本相對較高,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中寶協)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并在2024年中國培育鉆石產業發展研討會上提出要加快推動培育鉆石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這一舉措有望為行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提高消費者信心,促進市場秩序的規范化。
培育鉆石行業的未來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在價格持續下跌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企業需要不斷創新,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同時行業也需要加快標準化建設,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培育鉆石才能真正成為天然鉆石的可靠替代品,在珠寶市場中占據穩固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