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為百味之首,更關乎人類生存。而被喻為“鋼鐵鹽”的鐵合金(錳硅、硅鐵的統稱),對于鋼鐵工業而言,同樣至關重要。
為助力鋼鐵產業發展,鄭州商品交易所于2014年8月上市錳硅、硅鐵(簡稱“鐵合金”)期貨。十年來,鐵合金期貨總體運行平穩,在幫助產業鏈企業管理價格風險、增強產業韌性、助力鋼鐵供應鏈穩定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獲得產業鏈企業等各方高度認可。
達到成熟期貨品種水平
據介紹,鐵合金是鋼鐵冶煉的爐料,主要用于鋼鐵工業由“鐵”到“鋼”的轉變環節,因其量小且不可或缺,經常被比喻為“鋼鐵鹽”,對于保障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8月8日,鐵合金期貨上市交易。鄭商所圍繞服務產業,不斷優化鐵合金期貨規則制度、多措并舉加強市場培育和監管工作,期貨市場功能發揮良好,運行質量穩步提升,已達到市場公認的成熟期貨品種水平。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委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研究的《期貨對鋼鐵行業運行狀態評估》顯示,“鐵合金期貨價格發現功能明顯,期貨、現貨價格呈雙向影響關系。期貨價格充分反映市場供需與預期,為產業企業提供有效參考”。
鄭商所數據顯示,2021-2023年,鐵合金期現貨價格相關性連續三年穩定在0.95以上,年度交割量約占當年全國表觀消費量的5%,已達到市場公認的成熟期貨品種水平。
為進一步豐富企業風險管理工具箱,鄭商所于2023年10月上市了鐵合金期權,上市初期,運行平穩。期權活躍度與標的期現貨價格波動程度緊密相關,市場風險增加的同時,產業客戶等利用期權管理價格風險的需求更為凸顯。
促上游穩定保下游供應
據介紹,鐵合金期貨服務鋼鐵產業鏈情況可概括為“一個信號、兩種方式、三點變化”,即企業在“一個價格信號”引導下,通過“直接參與、間接參與兩種方式”利用期貨市場,助力行業產生了“上游鐵合金企業經濟效益變好、下游鋼鐵企業原料供應變穩定、中間貿易環節定價效率變高”三點變化。
上海鋼聯統計顯示,目前有約60%的鐵合金生產企業和90%的貿易企業已靈活多樣地利用鐵合金期貨為企業經營保駕護航。寶山鋼鐵、馬鞍山鋼鐵、湖南華菱鋼鐵等下游鋼廠逐步將鐵合金品種納入其期貨套期保值業務中。
作為鐵合金第二大主產區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當地期現結合模式應用已較為成熟廣泛,基差貿易量約占產量的50%。建龍鋼鐵、陜西鋼鐵等鋼廠向記者表示,基差貿易約占其鐵合金采購的20%,能夠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合作套保模式幫助中小企業做好風險管理,實現利潤及風險共享共擔。據青海福鑫企業負責人介紹,與期貨公司子公司“合作套保”規模超過了公司硅鐵年產量的90%。
鐵合金期貨功能發揮后,促進了生產企業經營情況好轉。以錳硅為例,2017年以來期貨活躍后,生產企業盈利天數占比由59%提升至84%。同時,資金周轉次數提升,使有限資金發揮最大效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根據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相關報告,對于主要通過期貨市場交割銷售的生產企業,其平均資金周轉次數自鐵合金期貨活躍前的2.49次/年提升至5次/年以上,為鐵合金企業升級技術裝備、促進鋼鐵產業鏈綠色發展等提供基礎保障。
此外,鐵合金期貨功能發揮后,鐵合金生產企業利潤區間更趨于穩定,有利于企業穩健經營,有效熨平了價格大幅波動尤其大幅下跌時鐵合金供應的大起大落,避免了企業集中減停產帶來的鋼鐵供應鏈不穩定因素。同時,期貨交割倉庫發揮“蓄水池”作用,有效增強了產業鏈韌性。據介紹,目前鐵合金期貨市場倉單貨物量約47萬噸,相當于全國鋼鐵行業月度消費量的35%。
多措并舉提升運行質量
為促進鐵合金期貨活躍,鄭商所緊貼產業實際,對鐵合金期貨持續優化規則制度、加強市場培育、強化一線監管,提升了鐵合金期貨運行質量。2023年,鐵合金期貨在證監會系統功能評估中評級提升至最高級A等次。
一方面,持續完善規則,便利更多企業參與。包括提高交割效率,降低交割成本;適應現貨市場格局,提升交割便利性。例如,目前共有鐵合金期貨指定交割庫達27家,保障庫容約61萬噸,較上市之初大幅提升118%,2024年以來月均交割量達9萬噸。
同時,豐富期貨價格體系,推出期貨月均結算價。2024年4月,鄭商所以鐵合金期貨為試點發布期貨月均結算價,利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更好運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及定價,為鋼廠月度經營、采購定價提供更為豐富的價格參考。
另一方面,深入調研,密切聯系市場,傾聽企業聲音,多維度滿足產業需求。一是長期持續深入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實地調研企業超500家,全面掌握一手信息,及時調整工作方向。二是持續舉辦產業企業培訓,支持舉辦市場培育活動超200場,全面覆蓋產業鏈生產、貿易、鋼鐵企業,提升企業利用期貨管理風險意識和能力。三是聯合行業協會建立培訓平臺,自2017年以來,連續與行業協會舉辦四屆鐵合金產業大會、鐵合金期貨線上系列培訓,促進企業學習交流。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堅持穩中求進,真抓實干,認真貫徹落實新“國九條”穩慎有序的發展要求,密切持續加強風險監測和預判,保持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的高壓態勢,為產業企業提供更加規范透明有韌性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