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丹陽市超硬材料工具商會舉行三屆一次會員大會,剖析新冠疫情沖擊、原材料價格暴漲等原因對全行業的影響,全面落實“產業強市”一號戰略,卓有成效推動全行業在高質量發展新的征程上再攀新高。
邱新國會長在會上首先對過去五年產業運行及商會工作作了基本回顧,他說,過去五年是我市超硬材料工具產業面臨的內外競爭最為嚴竣的五年,五年來商會立足于"做強特色產業、壯大特色板塊、唱響特色品牌"總要求,充分發揮行業商會引領作用,堅持在服務中促提升,較好地推動了全行業行穩致遠,再增動力。
五年來,我們抓提升、促調整,產業運行更趨穩健。十二五期間,全行業銷售突破300億元,比十一五期間新增一倍以上,初步呈現翻倍目標。突出表現為:產業集聚持續壯大,其中開發區產業板塊工商注冊工具企業累計超過500家,近3年新增200家,去年全行業所反應的新上項目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均超歷史;電商交易空前活躍,行業內電商平臺交易增幅超過30%,迅速成為帶動全市外貿提及增效新生力量,現在許多工具企業依托亞馬遜、京東、阿里、天貓等一線電商,全力獲取新訂單、新客戶能力顯著提升;社會貢獻份額日趨增大,截止到2020年底、全行業擁有產業工人6萬余人,基本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去年超硬材料工具行業完勝稅收3.2億元,增長10%,著力為全市經濟挑起了大梁,作出了貢獻,形成支撐;規模引領成效顯著,2021年鋒泰、華昌、友和、友美年銷售均達到和超過1億元以上,有些達到2億元,發揮了較好的引領作用。同時,諸如金元素、超峰、德克、威旺、海昌、美瑞、弗蘭克、力泰、寶利、拓達、黃海等一批中小企業這些年也不甘落后,奮力趕超,實現跨越,較好地推動了全產業鏈平穩增長。
事實上,過去的五年對所有工具企業既是一場考驗,也是一種錘煉,它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所取得的不凡成績,彰顯的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同樣一份奉獻也獲得一份殊榮。2021年商會順利通過商會組織等級評估,被評為3A級社會組織。目前,丹陽市超硬材料工具商會已成為國家五交化商會理事單位,被評為優秀合作伙伴;長三角經濟五金機電產業聯盟17個發起單位之一,在今年江蘇省五金制品協會換屆選舉大會上張建林秘書長被評為江蘇省五金制品協會“榜樣秘書長”,韋麗華也被評為商會工作先進個人,受到表彰。
會上,邱新國會長還對當前產業運行所面臨的挑戰做了闡述。當前影響和制約全行業發展的四大挑戰:一是貿易戰仍然影響和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美方在2019年下半年又發動的新一輪打壓,持續加征關稅,這對丹陽鋸片企業猶如雪上加霜,事實上這一輪又一輪的持續打壓最終導致了我市金剛石鋸片出口美國市場份額幾乎喪失,原先鋒泰、華昌、友和等8家應訴企業現在出口美國微乎其微,應該說新冠疫情在全球的高發雖為中國制造帶來商機,但就是金剛石鋸片而言尚未松動、難見曙光,不可預見,因此,從這個層面分析,國際貿易紛爭及中美貿易博弈將是長期的,也是持久的。
二是價格戰將對所有鋸片生產企業形成重壓。今年有色金屬價格持續暴漲對全行業影響巨大,損失慘重,從今年一月份開始鋸片生產企業所需主要生產原料,鐵、鋼、銅、錫、鎳等主要原因,價格漲幅均超過25%以上,這一價格動蕩直接導致眾多企業苦不堪言,難以承受。目前許多企業紛紛坦言所出現的“三高一降”,外貿訂單、材料價格、用工成本增長,實際利潤低增長,這一亂象將挫傷眾多企業的積極性和進取性,特別是今年的”雙節“減排,環境整治力度加大,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產業舉步維艱。
三是消耗戰是困惑產業做強做大的主要障礙。現在全行業抱團競爭,抱團應對,抱團取暖的協作精神仍然缺失,一些企業小格局難成大氣候,仍然奉行低價競銷,冒牌頂替,以次充好的不正當行徑,拼價格拼消耗是能手,搞創新提品質是弱項,這種不良行為的存在,既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影響了營收,特別是現在山東、河北、湖北等產業基地迅速崛起,外出口增勢強勁,已對丹陽板塊形成圍堵和擠壓,因此大家務必要理清思路,從速應對。
四是攻堅戰仍然是企業支撐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對全市超硬材料工具產業來說,創新發展任務繁重,目前全行業關鍵技術、關鍵裝備、關鍵人才運用仍然低下,且動力不足,應該值得關注的是傳統的技術、裝備、觀念必將退出,而高技術、智能化新理念發展必將登場,因此,著眼未來,從現在開始全行業要奮起直追,奮勇趕超,真正打好一場創新發展的攻堅戰,只有這樣才能突破重圍,步入佳境。下一步商會將轉變方式,不斷推動產業升級;建立機制,不斷推進行業協同;擴充渠道,不斷拓展會展經濟;分步驟有計劃的強化企業培訓;提升功能聚合力,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總之,今后商會將在協調左右,服務內外,聯系上下,盡全力為我市超硬材料工具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力再作貢獻。
在會員大會上,大家積極踴躍發言,對當前全行業所面臨的困難和機遇,一致認為,要拋棄傳統思想、積極創新,要通力合作、抱團取暖,獲取優勢,要多渠道發展、提升自我的服務水平,圍繞美國反傾銷打壓、新冠疫情沖擊、原材料價格暴漲等情況,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