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投入2萬億美元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以此創造就業崗位和幫助經濟從疫情的沖擊中恢復。但分析指出,目前美國國會兩黨在推出新經濟刺激計劃方面仍存在巨大分歧,近期恐難達成一致。
民主黨醞釀第四份刺激法案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美國國會民主黨人著手推動第四份支出法案,以期穩定受疫情沖擊的經濟。美國民主黨人4月1日提議,投入7600億美元來升級公路、水利、高速網絡等基礎設施,還希望在教育、住房和社區醫療中心等領域投入更多資金,其中還包括新能源和其他環保提議。
特朗普3月31日提出,下一輪經濟刺激應聚焦基礎設施建設。特朗普當天經由社交媒體“推特”呼吁國會通過2萬億美元“大型、大膽的”公路、橋梁等基建計劃,說:“隨著美國(聯邦基準)利率趨于零,現在是時候出臺大家數十年來期盼的基礎設施法案了。”他強調,法案應關注就業崗位。
特朗普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3月連續降息,眼下是推動基建計劃的好時機。“我們支付的利息將接近于零,而且我們可以長期借貸……大家會想在美國投資。”
兩黨分歧仍深
特朗普3月27日簽署美國迄今規模最大的財政刺激法案,為2.2萬億美元的經濟援助計劃。此前國會已相繼批準83億和1000億美元的兩份支出法案。對于目前是否需要推出第四份支出法案,美國共和黨高層態度謹慎,認為至少應就2.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措施的效果觀望一段時間再做打算。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說,“讓我們看看事態如何發展,再據此應對”,法案效果可能需要數周顯現。麥康奈爾4月1日表示,將反對借助經濟恢復法案來推動環保限制等其他政策,應當確保目前采取的行動都與當下的公共健康危機相關。
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擔憂,“三期”法案中對失業民眾的救濟金可能6到8周后才能到位。麥康奈爾也警告,“三期”法案中“派發個人支票、提供小企業貸款”等任務,已讓財政部“疲于應對”。
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級別最高的共和黨人格雷格·沃爾登承認,最終可能訴諸基建以刺激經濟,但他懷疑兩黨上周剛同意一份總額高昂的法案,再度磋商大筆支出恐有難度。“我們已打破孫輩的零錢罐,現在又把手伸向重孫輩的零錢罐,大家還是應好好想想。”
在美國推出2.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之前,美國的債務規模已經突破21萬億美元。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債務問題引起一些政商界人士的擔憂,如何籌集資金也是焦點問題。有分析指出,如何為基礎設施投資找到合適的資金來源至關重要,大規模舉債可能令美國經濟不堪重負。
特朗普先前多次嘗試推動大規模基建計劃,民主黨人也有意參與,雙方曾就此專門會商,卻不歡而散。
美聯社報道稱,每當國會兩黨就升級全國的道路、鐵路、水利和寬帶系統等基礎設施進行討論時,常常會因法案的內容和資金來源等問題難以達成一致。但這次的情況有所不同,疫情沖擊下,美國領導人正急切探尋應對就業崗位史無前例大量流失和扭轉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的方法。不過,盡管目前兩黨均同意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創造大量就業,同時改造基礎設施也可以為經濟增長增添活力,但在大選之年雙方能否達成一致仍屬未知。
據悉,美國國會至少在4月20日前不會復會。不少共和黨議員表示希望等到復會時根據當時的經濟狀況再決定是否推出新的刺激計劃。
疫情沖擊美制造業
新冠肺炎疫情正影響美國經濟多個領域。最新數據顯示,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停工和供應鏈中斷,美國制造業正迎來衰退風暴。
美國供應管理學會(ISM)4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制造業PMI環比下降1點至49.1,高于市場預期的45,但跌落至50榮枯線以下,意味著制造業陷入萎縮。當月,新訂單指數僅為42.2,創2009年3月以來新低;就業指數更進一步滑落至43.8。
ISM主席蒂莫西·菲奧雷在聲明中說,對近期美國制造業前景感到悲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能源市場波動,美國所有制造業行業都受到影響。石油和煤炭產品、紡織業、運輸設備、家具及相關產品、金屬制品和機械6個制造業行業已出現收縮。
美國全國制造商協會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擴散,美國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制造商面臨供應中斷,近80%的制造商預計業務將受損。
《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美國制造業已經處于“守勢”。由于貿易緊張局勢持續、美國國內油氣勘探活動趨緩以及農業部門對機械設備需求疲軟,美國制造業自去年以來持續面臨巨大增長壓力。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為美國制造商增添新威脅。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疫情蔓延以及各級政府為應對疫情而采取更大規模管控措施,美國制造業將可能面臨更大麻煩。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奧倫·克拉奇金認為,只要美國經濟主體部分仍處于實質封鎖狀態且外部需求依舊低迷,美國制造業復蘇時機和力度就不確定。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拉普基的判斷更為悲觀。他認為,美國制造業更像是面臨一場蕭條。這意味著美國制造業很可能出現較長衰退期,其間大量企業將破產,失業率顯著上升,企業信心和企業投資明顯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