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考納斯工業大學(KTU)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方法,用于對硬質和脆性材料進行精密研磨,從而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效率。通過試驗碳化鎢,他們創造了一種創新技術,可以將非常堅固但又容易破碎的材料成型為理想的形式。
高科技行業對高性能光學組件的需求正呈指數級增長,從用于數碼相機等消費品的玻璃鏡片到諸如醫療系統的高端產品。在精密玻璃模制,其允許生產由玻璃光學部件的無研磨和拋光,硬和耐高溫模具材料,如鎢碳化物,正在使用。
“加工碳化鎢以制造用于光學元件成型的圓柱狀零件具有挑戰性。首先,它是一種非常堅硬的材料,因此與之接觸的任何工具幾乎都會立即磨損,其次,如果也插入了該工具碳化鎢在表面深處會破裂。為了能夠加工堅硬易碎的材料,需要使其達到塑性變形狀態,才能對其進行成型和成型而不會破裂?!毖芯咳藛TGytautasBalevi?ius解釋說。 KTU機電一體化研究所。
實現工件塑性變形的一種方法是工具的超聲激發。換句話說,刀具開始振動,振動傳遞到工件上。激發頻率越高,獲得被研磨材料的塑性變形狀態的機會就越大。在實驗室環境中,可以使用納米刮擦來達到塑性變形所需的激勵頻率,但是到目前為止,在工業條件下不可能達到這些頻率。
立陶宛考納斯工業大學(KTU)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方法,用于對硬和脆性材料進行精密研磨。
盡管在硬質材料(例如碳化鎢)的機加工中使用了金剛石工具,但它們在加工過程中的磨損仍然很大。由于將工具插入表面的深度只能最小,因此研磨過程漫長且效率低下。
“我們提出了一種超聲波輔助研磨的新方法。通過專注于工件而不是工具的激發,我們獲得了80-100 kHz的頻率,這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的工業中都很難實現。”博士Balevi?ius說KTU機械工程與設計學院的學生,本發明的作者之一。
激發的高頻率允許實現碳化鎢工件的塑性變形狀態,這意味著可以將刀具更深地插入表面。這使研磨過程更有效。
通過試驗碳化鎢,他們創造了一種創新技術,可以將非常堅固但又容易破碎的材料成型為理想的形式。
“從每部智能手機到醫學或天體物理學中使用的復雜工具,各種各樣的產品都需要高性能光學器件。通過優化精密光學器件的生產工藝,我們為高科技行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立陶宛成為精密工業地圖”,KTU機電一體化研究所所長,發明背后的研究小組負責人VytautasOsta?evi?ius教授說。
在這項研究過程中,KTU科學家創造了三種創新技術。一個專利申請的創新設備集成這些技術已經被提交給立陶宛國家專利局。
KTU國家創新和創業中心為KTU研究小組創造的技術和產品的商業化提供了便利,該中心是愿意與科學合作的企業和工業的一站式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