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等因素影響,2019年前三季度光伏市場裝機增速放緩,有多家企業不得不依靠轉讓、出售光伏電站股權、資產以度過產業寒冬(請參考:11月5企謀求“瘦身”,國資加速“抄底”光伏!),但從近期的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上看,光伏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依然樂觀。
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重要綱領,與光伏有關
據了解,僅是在11月26日一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就接連發布三則利好光伏產業的信息。
11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能源新聞網注意到,此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共審議通過的9項綱領性文件中有2項與加強生態文明體制建設、深化能源革命,推動能源低碳發展相關,分別是《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和《中央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重要舉措分工方案》。
此前,2019年11月5日,《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發布。作為未來指導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高行動指示,《決定》將“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列入十五項工作安排之一,從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和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四個方面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統籌規劃。
能源新聞網注意到,“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背蔀榧訌娚鷳B文明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表明深入推進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加快能源轉型升級步伐,已成為構建和諧、友好的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中央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重要舉措分工方案》,很有可能就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這一工作任務進行細劃,并責成相關部委落實到位。
目前,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并無具體內容流出。但從國家把加強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上升為國家意志的角度來看,可以預期該《意見》的實施將會圍繞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加強散煤治理、推進“煤改氣”、煤改電,深化電能替代,發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進行拓展和深化。
“十四五”規劃提上議事日程,光伏受關注
無獨有偶,中央深改委舉行第11次會議之時,據中國政府網11月26日消息,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研究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編制專題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強調,高水平編制好“十四五”規劃,推動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這意味著,隨著“十三五”行將結束,包括能源在內的“十四五”經濟發展規劃的編制、安排部署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十四五”時期光伏產業預計也將躍上新臺階。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國光伏產業已提前實現預定發展目標,光伏“十四五”發展規劃備受各方期待。
一年前的2018年11月2日,國家能源局就曾召開關于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成果座談會,商討“十三五”光伏發電及光熱發電等領域的中期發展規劃目標的調整。會上傳的信息稱,“十三五”光伏設定210GW的目標過低,根據發展速度來看,該目標有望調整至250GW,甚至超過270GW。
實際上,隨著2020年馬上到來,有關光伏“十四五”規劃的探討也已啟動。日前,在國際能源網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光伏產業論壇上,國務院原參事、科技部原秘書長石定寰、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水電水利設計總院新能源處博士后王爍和全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秘書長史利民等業內大咖就光伏“十四五”規劃予以了展望。
王爍預計,“十四五”光伏發電年度新增規模預計在4000萬千瓦左右。李瓊慧提出建議,光伏的規模不能做的保守,而是要做足。史利民則希望,“十四五”期間希望確立光伏在電源增長中的主導地位。國務院原參事、科技部原秘書長石定寰認為,擴大應用場景,“十四五”光伏業發展可期。
業內人士表示,“十四五”期間光伏將會正式步入平價上網時代,在完成“去補貼”之后,的光伏產業將會擺脫政策“羈絆”,步入純“市場化”運作時代。同時,相對于煤電,光伏發電的競爭優勢將會增強。因此,鑒于“十三五”規劃的保守,“十四五”規劃做足的可能性很大。
生態環境部開會,釋放三大重磅信號
11月27日,光伏產業同樣傳出利好。當天上午10:00,國新辦在京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會上,生態環境部不僅高度肯定了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作突出貢獻,更敦促發達國家兌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承諾。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指出,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支持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特別是落實《可再生能源促進法》,依法推動,不斷完善可再生能源規劃和產業政策體系,穩步推進水電領域各項工作,繼續保持風電平穩有序發展,大力推動太陽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推進生物質能可持續發展,協調解決清潔能源的消納問題。
趙英民在會上表示,我們將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更好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對污染治理的協同作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據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在會上透露,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已取得積極成效。他說,全國碳市場是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發電行業配額分配技術指南》已經基本制定完成,下一步也要抓緊發布,為市場配額分配方法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還要抓緊推動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確定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并在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中開戶,做好在發電行業率先開展交易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可見,生態環境部此次會議至少對外傳遞了如下三個重要信號:
一、中國將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降低碳排放,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能源轉型的主基調不變。
二、中方敦促發達國家兌現氣候資金承諾,全力擴展應對氣候變化“朋友圈”,提振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
三、全國碳市場建設步伐加快,碳排放配額制啟動可期,將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渠道。
兩部委發文:確立可再生能源電量發購電“雙優先”原則
同在近期,國家發改委于11月22日下發《電網企業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從保價保量角度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盡管該《辦法》當前仍停留在意見征求層面,但從細節上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認真貫徹中央關于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指示精神,正在醞釀實質性的政策法規。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兩部委還下發了《關于規范優先發電優先購電計劃管理的通知》和《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等明確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優先發電、優先購電的政策文件。
中央定調:光伏正向市場主體能源過渡
從中央深改委、國務院11月25、11月26日傳出的信號來看,推進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未來仍將深化,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意志的背景下,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仍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踐行綠色低碳發展路線,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委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相關工作,著手建設全國統一碳市場,制訂頒布一系列保障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電量優先購買,加大電力市場化改革等舉措,全方位引導可再生能源健康有序發展,表明光伏發電為代表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市場地位正逐步提升,正由“邊緣化”的替代能源、補充能源向市場主體能源過渡。
市場人士指出,主體能源地位的確立,將一步推促光伏等行業壯大發展,而即將到來的“十四五”就很有可能是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再騰飛的起點。平價上網時代來臨,雖會引發行業新一輪洗牌,但也將會創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市場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