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8月27~28日舉辦的“中國超硬材料工業五十年編史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方嘯虎老教授進行了簽名贈書活動,受到了與會40多名超硬材料行業專家學者的熱烈歡迎。
由方嘯虎、鄧福銘、鄭日升編著的《現代超硬材料與制品(上下)》是一部系統、全面闡述了現代超硬材料及制品的學術專著。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金剛石合成及制品制造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先驅之一,方嘯虎長期工作在金剛石及制品的產、學、研第一線,先后提出相對低溫低壓理論、相對平衡理論、慢速生長理論等,并隨著六面頂大壓機和粉末觸媒合成技術的發展,逐漸將上述理論完善,使其更精煉、更系統,對中國超硬材料合成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相信讀者通過該書的上冊將對編筆者的學識及其在行業中的作用有更深的體會。
該書的下冊重點總結和闡述了超硬材料制品的制備和應用技術,其中記錄著編筆者從業數十年來的技術見解,也包含了大量的國內外第一線專家的研究成果和國外文獻資料,相信對于業內以及其他使用金剛石工具的行業而言將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兩院”資深院士,國際著名材料學科學家,曾為本書題詞:“發展超硬材料與制品行業為中國經濟技術高速發展服務,預祝《現代超硬材料與制品》廣泛發行。”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盛贊本書為:“《現代超硬材料與制品》一書正是一本匯集了行業共識理論和編筆者獨創理論以及與大量實踐相結合的新著。該書的出版是我國超硬材料與制品行業的一大幸事。”
中國動態高壓物理科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經福謙更認為:“本書的出版會對我國超硬材料行業的今后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方嘯虎:1970年以前從事稀土、鉑礦物、金剛石等鑒定工作。1971年起潛心于超硬材料與制品的研制、開發和應用工作。領導并參加了冶金、有色系統第一顆高強度人造金剛石的研制,也是國內早期從事高強度金剛石研究者之一。1977年調桂林金剛石總廠,為該廠籌建及領導生產人造金剛石及制品起到積極作用。曾獲兩項部優、四項省優、一項省百花獎和部級金剛石鉆頭競賽第一名等。1985年被評為部級“先進工作者”,1988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評為區“學科帶頭人”, 1990年被評為廣西“科技興桂”優秀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我國重點課題“金剛石地質巖芯鉆探的推廣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合作主持的“2#和2#含B新觸媒的試驗”和參加的“小口徑人造金剛石鉆探技術”項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主持或合作主持的項目有20余項通過省、部級以上鑒定或獎勵,獲六項國家專利。近三年在“安徽宏晶”主持省級項目“鑒定”兩項,國家“火炬計劃”一項,“十五”省級攻關項目一項,市級項目立項一項,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一項,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一項及省級高新技術產品兩項等技術工作部分均順利完成并通過論證、驗收和河北獲省級“鑒定”一項,“河北省十大發明獎”一項,“市長特別獎”一項。已編著出版《合成金剛石的研究與應用》,主編《超硬材料基礎與標準》、《超硬材料科學與技術》,編著《超硬材料新技術與進展》等六本專著,共約350萬字。發表論譯文160多篇,參加了“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和`93和`98“鄭州國際超硬材料研討會”等,并已培養多名研究生,正與中南大學等院校聯合帶博士研究生。近期研究方向為:超硬材料設備大型化、智能化、小壓機的更新挖潛工作及超硬材料新工藝、新理論的研究等。
曾任“中國機床工具協會”理事、“中國磨料磨具協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高壓物理委員會”會員(中國物理學會工作積極分子)、“中國地質學會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會員(廣西地質學會提名的“青年優秀科學工作者”和“廣西地質學會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會員(“廣西學科帶頭人”)、“中國有色地質機修廠廠長研究會”會長,《工業金剛石》《西部探礦工程》雜志編委會副主任委員,《高壓物理學報》《超硬材料與工程》雜志編委。現任:“中國地質學會礦山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超硬材料專家技術委員會”委員、“工業金剛石信息網專家委員會”顧問、《超硬材料與寶石》雜志編委、“浙江省寶玉石協會”理事、《人工晶體學報》雜志審稿專家、“中國超硬材料網”網站專家、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