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期間,不少家居賣場與裝飾公司紛紛確定了促銷優惠策略,發力爭取市場份額沖擊銷售量。而記者在采訪時獲悉,由于成本壓力等因素,家具、建材以及家裝公司,在“五一”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價格浮動。
消費者聲音
對小幅漲價并不“敏感”
家居這個行業畢竟不像衣食住行與我們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消費者不真正深入賣場了解,也許并不會感覺到價格的變化。日前記者在走訪一些正在進行家裝的消費者時,不少業主表示,家裝之前因為經驗不足,沒有對價格趨勢有一個很好的預判,不知道應該什么時候下手,也不了解市場的上漲幅度,這讓他們面對已然上漲的價格時,原本的消費預算就會超支。
記者在某家居賣場采訪時,遇到了正在選購家具的鄭女士,她告訴記者,目前主要是看看打折促銷的家具。“家具影響到今后的居住舒適度,不能光圖便宜,我還是以選擇大品牌打折的選購策略。”鄭女士告訴記者,她前不久在某賣場選了一套原價8000元的純實木餐桌,剛好遇到促銷只花了4999元。其實,在總體價格上揚的時間曲線段里,消費者只需要選準時機與策略進行選購,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消費壓力。
“其實在‘五一’之后,家具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微上調,只是消費者對此并不‘敏感’,家具價格的浮動原本就比較大,一套家具上漲幾百元似乎并不那么‘顯眼’。”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家具銷售人員說。
成本壓力大
漲價在所難免
有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5.4%,其中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上漲2.4%,家居建材市場價格的緩慢上調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就拿水泥工人來講,今年施工費用漲了近兩次,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平米的施工費用漲了近3元左右,‘五一’后再漲的話就有點吃不消了,這些對于普通的家裝業主而言并不是很了解。”樂山某裝飾公司設計師李先生也有些許無奈,一方面是成本與人工費用的上漲,一方面是來自己業主追求低價的壓力。
再以家具行業為例,包括木材、五金在內的原材料價格以及人工、耗能、物流等成本都在持續增加,一位品牌家具經銷商告訴記者,近兩年國內木材原材料的價格總體漲幅已達10%以上,國產板材和進口板材已幾次上調價格,漲幅都在10%左右,企業需要承受由此帶來的巨大成本壓力,因此,家具價格的上漲也就在所難免。
業內人士根據以往的市場經驗分析,之所以選擇在這個節點漲價,是因為每年的3月前都是淡季,進入到“3·15”與“五一小長假”等傳統的促銷旺季,也更便于開展促銷活動,而5月以后,家居行業則有可能進入漲價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