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瘋了,快要崩潰了!”一家國有銀行深圳分行的外匯交易員向記者描述自己近期的工作狀態。因為,乏人問津或者只有在年底才會活躍的購匯交易量,近期驟然增多。
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數年來一直被放在升值通道中的人民幣,9月末的一周時間突然被市場轉向看空并做空。“只要放出結匯盤,過一會兒馬上就吃掉了。”上述外匯交易員說,市場正在買入美元。
對人民幣預期的逆轉始于9月22日。當日美元兌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 (NDF)至收盤走高730個基點至6.4270,單邊看漲人民幣轉為貶值預期。央行開出的人民幣中間價卻在節節高升,本周連破6.37、6.36兩道關口,進入6.35時代,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與央行對人民幣大幅推升形成了明顯的分野。
看空者的理由是,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低迷最終將傳導至新興經濟體;看多者則認為“中國經濟未來仍是一枝獨秀”。
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就經濟基本面而言,人民幣不具備持續升值的動力。但一位央行接近人士認為,從國際收支上看,依然還是順差,人民幣仍然具備升值空間。
多空對決
9月底的幾天時間里,人民幣先是在香港離岸市場現貶值預期,緊接著在境內外即期市場表現出大力做空。
9月22日NDF收盤暴升730個基點至6.4270,23日NDF盤中一度沖至6.47。市場對人民幣一年期貶值的預期突然抬升至1200個基點。
此前,NDF價格表現的是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收盤價往往在中間價的上方,市場預期看漲人民幣在200多個基點左右。整個9月底,人民幣看空的情緒在境外彌漫不散,NDF一直徘徊在6.40左右。
在此背景下,中國央行開出的中間價卻一直不斷推升。9月2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3735,較前一個交易日大幅攀升105個基點;9月28日中間價再漲137點至6.3623,沖破6.37關口;9月30日中間價再次大升116個基點至6.3549.
人民幣香港離岸貶值預期與境內官方中間價的繼續大幅升值形成了巔峰對決。然而,人民幣大幅貶值預期卻迅速擴散至即期市場。9月26日香港即期市場早盤開出了6.52的最高價,而這個價格比23日NDF盤中的最高價6.47還要高出500個基點,當天央行開出的人民幣中間價為6.3735,境內外的即期市場價差超過1000個基點。
緊接著拋空人民幣傳導至境內,投資者同樣涌向了美元,即期成交價對于美元來說均已達到最高價位。2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開在6.36區間,據記者從銀行了解到,成交價全部都是6.38區間。6月29日,市場拋空人民幣的動力仍然沒有減退,當天中間價雖報6.3665,但是市場并不認可,早盤幾近跌停,午盤停跌收市。
記者獲悉,節前一周人民幣兌美元成交量放大1倍多。“如果沒有漲跌限制的話,估計人民幣跌得已經不像樣了。破6.4不是沒有能量。”一家銀行的外匯交易員表示,最近很多客戶購匯需求突然間暴增。交易政策限制,人民幣每日漲跌幅度不超過0.5%,因而阻止了人民幣大幅向下的空間。“人民幣升值是主動的,匯率沒必要跟著NDF走,NDF是投機的。”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認為央行的中間價有自己的決策。在招商銀行高級外匯分析師劉東亮看來,人民幣開出的高價是在向市場傳遞人民幣升值態度,也向市場展示中國經濟的信心。
9月28日,美國白宮發言人表示正在評估參議院有關敦促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匯率提案,美國民主黨議員9月26日也放言說,跨黨小組將提出針對中國的匯率制裁法案。美國對人民幣升值施壓又提上日程。
國內一家銀行的外匯交易部門從市場調查中了解到,一些人認為央行硬托中間價,人民幣遲早會掉,所以趕快買美元;另一些人認為央行態度堅決人民幣仍然強勢,所以結匯換回人民幣。“有人認為央行亂開價,但我們認為這樣開挺好,起碼把成交價挺住了,最可怕的就是突然變盤!”上述外匯交易員說。
人民幣升值前景
2008年金融危機相似的情形,似乎又一次在人民幣和美元之間上演。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三季度末NDF從6.85掉頭向下,至年末掉至7.38,人民幣貶值預期高達5300個基點!這種貶值預期一直持續至2009年二季度才結束,NDF才回復至即期匯率的上方附近。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最近兩年經濟復蘇過程當中,新興經濟體國家大量資本流入,現在歐洲債務危機全球經濟不穩,資本撤離一種是自身的需要;另一種是擔心新興經濟體也會出現經濟增速回落,出于安全考慮撤離。
資產下降貨幣貶值已席卷新興市場,一個月來,美元指數從73猛漲至78,而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和資本市場均相應大跌,印度盧比貶值7.5%,俄羅斯盧布貶值9.9%,南非蘭特貶值13.9%,巴西雷亞爾貶值14.2%,同時上述國家股市紛紛下跌,同樣A股市場近期也出現大跌。“今年年初開始,國外一直都有做空中國以及做空人民幣的聲音,這反映的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評級。在歐債危機背景下,也表現出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處長陳道富認為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下行存在擔憂。
但是,中國方面的看法卻完全不同,他們更多地認為這僅僅是人民幣額度受限和投機行為使然。一位香港金管局的人士解釋道,“除預期因素外,也是因為中銀香港在境內賣出外匯的額度用滿了。”9月23日,香港唯一的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香港公告,該行通過貿易結算從其他銀行購買人民幣的40億元配額已經耗盡。
在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原副司長陳炳才看來,NDF貶值預期有兩個新的影響因素,一是此前說香港有5000多億人民幣資金,有人質疑是否有這么多;另外是投資者的投機行為使然。
但是香港資本界人士則認為這完全是市場行為。“香港離岸人民幣跟隨外圍市場波動,受美元和世界經濟影響,所以下跌是正常的。”香港寶華世紀資本市場投資服務部執行副總裁羅志遠認為,危機時美元仍然被認為是全球最好的避險資產。
2008年上半年人民幣升值高達6.6%,下半年NDF對人民幣的預期大幅貶值之后,人民幣暫停了升值的步伐。此次歐債危機,似乎要像2008年一樣暫停人民幣升值步伐。
自從2005年6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30%,年均升值幅度超過了6%。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逼近4%,年初市場預期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在5%-6%左右。歐債危機來襲,人民幣升值走到了新關口。
軌跡難改
由于人民幣持續升值,外向型出口企業已經越來越感覺到困境了,東莞一家中型玩具企業老板李先生說,進入5月以來,歐盟、北美市場的需求開始減少,而國內融資難、工資上漲、原材料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企業利潤受到較大壓制,“目前確實到了2008年以來最困難的時期。”該企業去年利潤還有10個點左右,現在已降至5個點,李先生認為如果人民幣再升下去就到了臨界點。
同樣,歐洲和美國糟糕的經濟狀況,使得外貿出口挑戰更大,2007年凈出口占GDP比重超過7個點,如今占比已降至3個點左右。
“盡管經常項目順差較從前大幅減少,但從國際收支上看,依然還是順差,人民幣仍然具備升值空間。”接近中國央行的人士表示,無須過于擔憂香港與內地人民幣匯率的分化,境外的人民幣盤子遠遠小于境內,不足以影響境內人民幣匯率原有的運行軌跡。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人民幣至少低估20%,“等市場明白中央政府表明繼續升值這樣一個態度,就會扭轉這種局面。”
但左曉蕾認為此指數對國內的諸多因素并未考慮出去,“我從來就不認為人民幣應該升值,特別是匯改以來升了這么多,對于美國來說已經足夠了。”
對于熱錢撤退導致了人民幣預期的貶值,長期監控地下錢莊研究熱錢流向的廣東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斬認為不可能,“目前資金還是加大流進,現在國內資金仍是洶涌,繼續看好人民幣升值。”
數據也顯示,8月新增外匯占款達3769.4億元,環比暴增72%。但是,劉煜輝卻認為不能就此認為熱錢流入加速,因為有很多新的因素導致了新增外匯增速過快,用于出口人民幣跨境結算增長非??欤隹谏虛娜嗣駧派祷乜钜蠹涌?。
接近中國外管局一位人士稱,資本流入帶來了中國外匯儲備的賬面積累,而非經常貿易順差。外管局9月30日公布的上半年國際收支報告顯示,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878億美元,同期GDP占比為2.8%,較上年同期降1.2%;上半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839億美元,同期GDP占比為5.9%,達十年來新高。
人民幣升值相對中美兩國來說,調節中美貿易平衡壓力有所減輕,而美國政治需求壓力更大一些。而對于中國自身來說,主要來自于對沖熱錢以及抑制輸入型通脹兩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