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重集團、華中數控公司等7家單位,2009年競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課題后,數百名科研人員殫精竭慮,突破發達國家技術封鎖,成功研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性能的產品,并且反出口至歐美,將我國機床制造業帶入了世界機床制造的第一方陣。然而,意義如此重大的項目,竟被當地相關職能部門配套的630萬元資金未到位而卡住,從而無法得到國家的驗收,這種情形,讓人欲哭無淚。
從前,電扇普遍進入家庭的時候,武漢出了個紅山花牌電扇,聞名全國,后來卻悄無聲息了;洗衣機進入家庭的時候,武漢出了個荷花牌洗衣機,聞名全國,后來也悄無聲息了;電視進入家庭的時候,武漢有個鶯歌牌電視機,聞名全國,后來還是悄無聲息了;冰箱普遍進入家庭的時候,我們的沙松冰箱也全國有名,現在亦同樣是沒有多少人再記得它了。
為什么湖北有些名牌產品常能領先全國,但相關企業就是做不強,做不大?三楚自古多俊才,湖北人的人文素養是有著歷史傳承的。當新生技術出現的時候,湖北憑借眾多專業人才,能迅速突破技術壁壘,研發出領先的相關產品。但當別人也掌握了技術之后,我們的有些產品卻往往遭遇被攆出市場的尷尬。突破技術靠的是專業人才,這是我們的強項。但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不僅需要企業有在市場一線刺刀見紅的勇氣,關鍵時候,更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如果彈藥充足,又有先發優勢,架著機槍守高地,企業和產品的陣亡率,不是比白刃戰低得多嗎?曾經,當我們的名企面對競爭圍攻的時候,那雙有能力輸送彈藥的強勁之手,他們牽到過嗎?
現在,上述那個“高檔數控機床”項目,在國家投入6500萬元和眾多研發單位的攻堅之下,已取得多項專利、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卻僅因當地相關職能部門配套的630萬元未到位而不能如期驗收,這是多么令人著急、多么令人遺憾啊!
開拓創新,加快發展,時不我待;而自主創新,拿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成果,尤為重要。我們有些職能部門,平時把服務創新、服務發展的口號喊得震天響,可是真到了要服務的事情上,卻推三阻四,扯皮拉筋,沒了大局意識,沒了應有的擔當。我們的職能部門,能否丟棄這些,向企業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