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一周年來,云南對東盟的貿易額不斷攀升。農產品一直是云南對東盟乃至全世界的“出口大戶”,多年來占據云南省出口總額榜首。但在2010年,一匹黑馬沖了出來,超越農產品成了云南的出口“第一”,這就是我省的機電產品。2010年前三季度,云南省出口各類機電產品實現創匯13.8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倍,占全省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23.4%,成為全省最大類出口產品。
雙邊關稅逐年縮減
2010年2月份,昆明一家機電產品出口企業一批價值20多萬的水電設備從磨憨口岸運出,出口目的地泰國。泰國對來自中國的機電產品征收2.60%的關稅,而在2009年,出口泰國要繳納4.98%的關稅,同樣一批產品在2010年出口可以少繳納稅額近5000元。
自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中國與東盟各國在很大范圍內彼此縮減關稅。雖然與水果、蔬菜等農產品的零關稅相比,機電產品的稅率還比較高,但縱向相比就會發現,出口東盟的機電產品稅率比前幾年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以泰國為例,2007年關稅還在9.28%,2010年就降為了2.60%。菲律賓、印尼、緬甸等東盟國家的稅率也都在大幅度下降,按照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協議,到2018年,大部分國家對中國機電產品的稅率將降到2.0%以下。
借此契機,2009年,我省在國家級口岸城市瑞麗投建總投資3億元、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南亞機電建材五金城。這座云南省首座邊境口岸規范化、國際化的大型五金機電城的建成,對云南省的機電產品對接東盟、南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云南希望這個機電城成為一個樣板,打造面向東南亞、南亞經營規范的國際化專業品牌市場。緊隨其后,云南還將在大理、騰沖、盈江、文山天保、紅河河口等規劃建設機電城的五金機電分會。
為適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南亞等國際市場對中國五金機電產品的需求和品牌質量要求,將“通道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云南省五金機電商會組織等相關單位通過2009中越國際貿易旅游交易會、第十七屆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暨第二屆南亞商品展、瑞麗中緬邊境交易會,向東盟各國抱團推介中國的五金機電產品。此外,云南省五金機電商會還積極為政府與企業搭橋,充分發揮商會的平臺作用,組團考察了緬甸曼德勒、越南老街省、越南峴港市等地政府、企業、商會,與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達成了太陽能、光伏照明、農業機械組裝廠、有線電視網絡建設、建設發動機工廠、建設物流基地等一系列項目合作意向,并與越南老街省政府達成2010年在老街舉辦“中國五金機電名優產品”專項展會的合作意向,和越南老街省貿易投資促進中心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
東盟成云南機電出口最大市場
2010年,我省出口機電產品品種已達1361項,比2009年同期增加64項。其中,金屬制品出口增勢迅猛,實現創匯5.46億美元,同比增長3.5倍,在全省出口各類機電產品中規模居首。我省機電產品出口市場由上年同期的141個國家和地區擴大到190個。其中,東盟是出口最大市場,對東盟出口額5.35億美元,同比增長45.4%。
在我省所有的機電產品出口企業中,云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額排名第一。2010年上半年,該集團出口額達8488萬美元,增長250.6%。云南機械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出口4338萬美元,增長30.9%。
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以來,云南省相關部門努力幫助機電產品企業用好用足政策,擴大出口,提高出口機電產品核心競爭力和產品質量,積極引導機電產品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東盟國家已成為云南省機電產品對外貿易增長最快、活力最強的重要市場。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老撾、緬甸、泰國等東盟國家都成為云南機電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云南的地緣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和體現。
據了解,機電進出口額出現較高增長的主要原因除外經項目帶動了機電產品的出口外,還由于云南的機電產品出口面向的市場以周邊國家為主,而這些國家與中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相應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因此從云南出口的機械產品中,農機、五金、工程機械、集裝箱、鐵路機車車頭等產品在東盟國家的市場需求量也就相應地不斷擴大。
抱團拓展東盟市場
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不僅是云南,全國的機電產品出口額都飛速增長。日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在“2010中國機電商會推薦出口品牌”發布會上預計,2010年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額將達9400億美元,同比增約30%。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機電產品出口國。
與此同時,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交通也在變得更加暢通。除了現有的公路大通道外,昆明至老撾的高鐵已經得到批準,正在計劃實施當中,未來將延長到新加坡。交通的通達必然帶來更多新的市場,機電產品也面臨著新的契機,云南不少企業都已經將眼光放在了未來的市場上。昆明電機廠相關負責人說,企業已經將下一步的市場拓展放在了老撾,老撾工業基礎薄弱,在經濟發展中需要很多基礎設備,市場潛力大。而昆明電機廠的水電設備、電機產品等都是老撾等東盟國家建設所需要的。高鐵建成后還能打開馬來西亞、印尼等很多市場。
云南的機電企業也在積極地合作,以整體實力來開拓東盟市場。為將通道優勢變為經濟優勢,云南省五金機電商會曾多次組織會員單位抱團到東盟參加推介會,并與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達成了太陽能、光伏照明、農業機械組裝廠、有線電視網絡建設、建設發動機工廠、建設物流基地等一系列項目合作意向。
而云南作為直面東盟的“橋頭堡”,會把主要的市場開拓方向放在哪里呢?昆明電機廠相關負責人說,現在的直觀感覺是出入境更加順暢了,人員流動增大,去東盟國家幾乎不會遇到什么阻礙。昆明電機廠出口業務主要集中在水電設備和電機兩方面。“以前在水電設備出口上,東盟市場主要集中在越南,去年對緬甸、泰國的出口都增加了不少,尤其是泰國市場很大,將有逐漸取代越南成為東盟主要市場的可能。”
挑戰與機遇并存
新的機遇往往伴隨著新的挑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為云南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國內其他省區市的挑戰。以前云南的地緣優勢很明顯,但隨著“零關稅”、通道建設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更多的國內企業參與到東盟市場中來。云南的企業除了利用好地緣優勢之外,更多還要靠提高產品質量來應對。
珠三角是中國的制造業中心,但隨著土地、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許多企業也將眼光放到了土地、勞動力及銷售市場都有優勢的東盟國家。美的集團已經在越南、泰國設立了生產加工基地,佛山也鼓勵當地企業采取“貿易先行,投資跟進”的策略,選擇泰國、越南等經濟相對較弱,具有廉價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優勢的國家作為開展境外加工的目標地。鼓勵和引導家電、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走出去,帶動技術、產品和勞務出口。廣東、廣西甚至江浙等許多企業也要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占得一席之地。這些都成為云南不得不面對的新挑戰。云南電機產品在緬甸一直具有很強的優勢,但近幾年江浙地區的機電產品也進入到緬甸市場,還在當地成立了行業協會,而且價格優勢明顯,云南產的電機在緬甸的市場份額不斷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