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械工業在2008年的前10個月中,仍然處于高位運行,但逐步呈現回落的趨勢。1-9月份,我國機械工業共完成總產值6.75萬億元,同比增長 27.9%,增速回落了3.24個百分點;完成銷售收入6.51萬億元,增速回落了4.23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1.69萬億元,同比增長 20.13%,增速回落0.97個百分點;實行利潤3190億元,同比增長22.19%;產品銷售率96.21%,同比回落1.07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 3253億美元,同比增長28.13%,增速回落3.2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780億美元,同比增長33.14%;進口1528億美元,累積順差 261億美元。
1 我國機械工業目前運行的特點
(1)產銷仍處于高位運行,但增幅逐步回落,增速減緩。雖然增速在逐步回落,總產值已分別回落3-4個百分點,但還是保持了兩位數(20%以上)的增速。
(2)新產品產值增速回落較大。1-8月份完成新產品產值11073.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97%,比上年增幅(38.47%)回落了14.50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儀器儀表等行業增幅較低,對全行業新產品增長影響較大。
(3)出口交貨值增長基本穩定,增速回落較大。今年出口交貨值約為8963.37億元,同比增長22.91%,增速下降2.3個百分點,前8個月增速回落了10.28個百分點,回落幅度較大。
(4)主要產品產量繼續保持較高速增長
①農機。1-9月份產量達到17.87萬臺,同比增長37.2%。收獲機械和飼料加工機械增幅分別達到25.03%和53.25%,增幅仍較強勁,但到9月份,增幅開始明顯回落。
②機床。數控機床產量的增速仍然明顯快于金切機床總體的增速,說明結構調整仍在穩步進行之中。1-9月份數控機床產量已接近12萬臺,達到去年同期產量。數控鍛壓機床產量增速比普通鍛壓機床高近50%。
③汽車。1-9月份汽車產量達到750萬輛,同比增長17.68%,增速回落1.3個百分點。其中轎車增速下降更快。今年預計1000萬輛的目標可能難以實現(去年為880萬輛)。排氣量在2.6升以上的轎車產量增速下降近60%。
(5)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700多億元,同比增長32.17%,增速比去年下降近10個百分點,回落明顯。
(6)進出口貿易雖然仍有平穩增長,但進口與出口的增幅之差明顯減小。2007年的增幅差為20個百分點,今年只有9個百分點,順差也開始回落。
綜上所述,2008年前10個月我國機械工業逐步從高速運行向緩慢運行回落,雖然仍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但回落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從產品結構上分析,在機械工業兩個最大的行業中,電工行業回落較慢,汽車行業回落較快,趨勢明顯。機床工業的回落是從普通機床開始,目前產量只相當于去年的 1/3左右,部分企業出現停產。農機行業的大中型拖拉機、收割機等的增長也受到較大制約,進入8月份以來,增速下降較快。
2 當前我國機械工業形勢分析
(1)面臨形勢有所惡化,外部原因促使行業的弱項集中顯露,或顯露突出。
①原材料價格一直處于高位。今年一季度企業采購鋼材平均價格同比上漲1257元/噸,5月份同比上漲1700元/噸,6月份同比上漲幅度高達2028元/噸。原材料的快速上漲使企業的產品成本飆升,不少材料密集型企業陷入困境。
②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據許多企業估算,實施新的勞動合同法后,處于技術含量中、下游的企業平均勞動力成本增長35%-40%。例如,生產動力電池的天能國際集團每年職工工資要多支付6000萬元,增幅達37%,而其產品售價在市場競爭壓力下反而下降了9%,企業生產難以為繼。
③借貸難度加大。不少企業流動資金困難,為解決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一些企業被迫求助于民間貸款(地下錢莊)。這種做法猶如飲鴆止渴,如飛躍集團2007年僅支付高利貸利息就達到9000萬元,導致了嚴重的財務危機。
④人民幣升值影響逐步顯現。隨著出口成本增加,市場需求減緩,我國傳統產品出口處于升級和改型時期。由于人民幣升值,使不少企業陷于停滯、破產境地,如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紡織、電子器件、汽車零部件等出口型企業遇到了較大困難,同時為其提供裝備的機械工業也受到較大影響。雖然人民幣升值對產品結構提出了緊迫要求,但由于形勢變化過快,使企業的調整陷于被動。據統計,僅無錫一地,倒閉的企業就有數千家,造成數萬人失業,對社會穩定也造成了壓力。
(2)我國機械工業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到位較慢,使不少企業難以應對形勢突變
①盲目擴張產能,使企業在市場突變的情況下難以為繼。例如,我國發電設備的生產能力在10年前只有1200萬千瓦,現在已擴大到1億多千瓦,10年增長了10倍;我國汽車工業產能10年前只有100萬輛,現在已接近1000萬輛,產能也增長了10倍;我國機床產量10年前只有10萬多臺,現在超過了100萬臺,也增長了10倍;農機行業的大中型拖拉機產量10年前只有2萬臺,現在已達到20萬臺。應該說,這些行業的產能增長還是正面效應居多,但也存在一定風險。而有些落后產品也幾十年如一日,水平不見提高,耗能耗材巨大。在一定時期內,市場需求增長較快,吸引企業一哄而上,但實際上往往是一種假象,目前危機驟降,暴露出許多嚴重問題。像農機行業的小四輪和手扶拖拉機、機床行業的普通機床、內燃機行業的單缸機、電工行業的低壓開關、斷路器、電線電纜等,這些年產能增長了幾十倍,一旦市場出現危機,就會造成企業大范圍停產或倒閉。舉一個典型例子,有一家做斷路器的企業,過去2億多元的產值就可以有4千萬元的利潤,現在做到了10億多元產值,卻只有1500萬元利潤。產能盲目增加、市場準入門檻降低造成了激烈的惡性競爭,使一些企業在市場出現波動或外部環境惡化時,很難繼續發展和正常運轉。新華社最近有一篇內部調查,題目就叫“浙江一批行業‘單打冠軍’陷入困境”。
②產品結構調整緩慢,新技術和核心技術掌握較慢、較少。很多企業在形勢發生變化時,面臨無技術來源、無品牌產品、無市場銷路的“三無”境地。近年來,機械工業有相當一批企業在做OEM產品,目前國外市場大幅萎縮,再加上接連出現產品質量方面的惡性事件,對中國產品的不利宣傳已影響到機械工業。老一代產品已有逐步淡出國內外市場的趨勢,而新一代產品開發較慢。例如,內燃機行業的單缸機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產品,至今仍是主力產品;機床行業的普通車床已生產了半個多世紀,至今仍有相當大的產量。在當前市場形勢轉弱的情況下,不少此類產品下滑嚴重。
③標準和檢測技術相對滯后,使我國產品有被“全球圍剿”的趨勢。我國機械工業的標準結構不合理,先進的標準少,新領域的標準少,缺乏實驗手段和科學的數據采集來源。目前,國外已提出對機械產品要檢測重金屬、放射性物質和其它有損人身健康和污染環境的物質含量,對此我們應早做準備,否則許多出口產品將會面臨“滅頂之災”。
今、明兩年是我國機械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要居安思危,也要居危思安。機械工業不可能一直高速發展,也不可能永遠一蹶不振。我們要利用已經獲得的行業發展基礎,利用當前仍處于高位發展的時機,加快結構調整,避免大的失誤,使我國機械工業繼續沿著又好又快的道路前進。
(來源:《工具展望》作者: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 楊學桐)(本文為作者2008年11月在“第三屆現代切削與測量工程(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